教程辅助!“微乐跑得快开挂下载安装微信”(确实是有挂)-知乎!咨询开挂请添加【添加图中微信】,咨询开挂请添加【添加图中微信】,
2025年2月15日11时许,细雨绵绵的金山区金山卫镇学府路820号,“梦享未来东门社区食堂”内却暖意升腾。红烧肉卤蛋、白菜肉丝、炒青菜……打餐台前,二十余种荤素搭配的菜品氤氲着热气,就餐的老人端着餐盘笑谈:“菜价不贵,味道还像家里烧的!”人群中,一位身穿黑色卫衣的年轻人穿梭忙碌,他是食堂创办人之一的傅维诚。这位95后金山本地人,曾远赴云南楚雄支教两年,如今与团队扎根社区,用一餐一饭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日常。
支教两年埋下公益的种子
2021年7月,工作两年的傅维诚做出大胆决定:裸辞赴云南楚雄支教。“公益机构的愿景是‘让每个孩子获得平等优质教育’,这句话让我热血沸腾。”他回忆道。支教的学校硬件设施齐全,科创教室、舞蹈房一应俱全,但师资严重短缺。“孩子们连机器人是什么都不知道。”他主动承担英语、体育和计算机课,自费拉赞助带学生学编程、组战队参赛。两年间,38名参赛学生全部获奖,学校“一战成名”。这段经历让他领悟:“公益不是施舍,而是激发潜能。”
支教期间,傅维诚结识了李宇哲、易兰妃等志同道合的伙伴。结束支教后,这群年轻人决心探索可持续的公益模式。2023年,傅维诚回到金山老家,目睹独居的外公外婆日渐孤独:曾是文人的外公开始健忘,腿脚不便的外婆终日卧床看电视。“为何不从照顾身边老人开始?”他注意到社区老人就餐难题,萌生开办食堂的想法,并获支教伙伴支持。
社区食堂盛着满满烟火气
筹建社区食堂并非易事。资金、场地、人员等难题接踵而至,但团队坚持走访调研,争取政府与社会支持。2024年6月,食堂正式开业,推出“一大荤一小荤一素菜+饭汤”组合,客单价约15元,60岁以上老人凭储值卡可享12元优惠价。每周更新的20余种菜品迅速赢得居民青睐,日均接待近300人,75%为老年顾客。
“走过来两分钟,菜品多又合口味!”在附近工作的王大哥竖起大拇指。蔡老伯更是食堂“铁粉”:“干净实惠,每天都来。”傅维诚发现,许多老人不仅来用餐,更爱“话家常”甚至提出经营建议。团队定期举办茶话会,邀请居民、居委会和商铺共商改进方向。“以前觉得公益要轰轰烈烈,现在明白温暖都在烟火气里。”他感慨道。居民区阿姨自发“扫楼”宣传,老顾客在微信群为口味“发声”,这些细节让他倍感温暖。
一老一小让善意自我造血
“传统公益依赖捐赠,我们要让善意‘自我造血’。”依托食堂运营,团队2024年接手社区爱心暑托班,将其升级为全天服务:上午孩子们完成作业后集中用餐,下午参与体育和兴趣课程,并获定制成长档案定期反馈家长。此外,团队与居委会策划“爱满东门”公益系列活动,推出“小小店长”等特色实践,让孩子体验社区服务。
社区食堂的终极愿景是成为集用餐、休闲、助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空间,老人可在此读报、喝茶、上兴趣班,孩童能获得陪伴与成长。“这里不仅是餐厅,更是情感联结站。”傅维诚透露,运营8个月已基本实现收支平衡。未来计划用盈利反哺更多公益项目,五年内扩展至20家,并呼吁更多青年加入:“回乡创业的机遇远超想象。”
这支平均年龄26岁的团队,正探索“公益+商业”新模式。除了12至14元的正餐外,食堂还引入1至2元的塌饼、油墩子等特色小吃公益售卖,既保留烟火气又增强社区互动。正如金山卫镇东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燕所言:“他们用创新思维破解养老难题,更激活了社区自治活力。”
在傅维诚看来,从支教到社区食堂,变的是载体,不变的是“激发潜能”的初心。雨中的一方食堂,用热气腾腾的坚持,书写着新时代青年与银发群体的双向奔赴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牛批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cn.wwwhere.cn/uncategorized/202502-32007.html